科研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新闻 >> 正文

关于《大连理工大学校歌》的一些回忆

2019-04-16

2018年12月底,校友工作处为迎接校庆70周年准备做一个讲述《大连理工大学校歌》“故事”的节目。因为我是校歌歌词的两位作者之一,校友工作处宋云波同志便约我进行电话采访。为了尽可能清晰地陈述校歌歌词创作、谱曲试唱、评议筛选的完整过程,我请几位曾经参与其事的熟人帮我进行回忆,补充其中的某些细节。学校档案馆的同志,为我核查了多种文本存档资料。本文的完成,得益于他们真诚而热情的帮助。

《大连理工大学校歌》歌词的创作,发端于20多年前。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于创建第一流大学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学校党委宣传部等部门决定启动校歌的创作活动。一所学校,通常既要有作为视觉标识的校徽、校旗,又要有作为听觉标识的校歌。大连理工大学建校将近50年了,还没有自己的校歌。从学校领导班子到教师、学生,都期待着能够创作出有我们学校独特个性的校歌。

歌曲创作,一般情况下是先有歌词再请人谱曲。1996年4月底前后,党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委托我起草《大连理工大学校歌歌词征集启事》,其中包括歌词内容、歌词形式、征集办法、评选程序和奖励办法等事项。当年5月30日出版的《大连理工大学》报(总第936期)第一版以校党委宣传部、校工会、校团委的名义刊登了《征集启事》,向全校师生和全国各地的校友征集校歌歌词,同时还向一些重点作者进行定向约稿,邀请他们参与校歌歌词的创作。随后约两年时间,党委宣传部办公室陆陆续续收到了几十首应征歌词,其中包括多位外地校友寄来的倾情用心之作。为了初步筛选这些应征歌词,党委宣传部专门组织了一次小型讨论会,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几位重点作者参加,对应征歌词进行评议。这个讨论会,起到了相互启发、激发灵感的作用,由此启动了第二轮歌词创作。

在这个讨论会上,机械工程学院的刘健老师和我都提交了歌词作品。刘健老师撰写的《阔步迈向锦绣前程》,引起了我的兴趣,特别是开头的“你在朝霞中诞生,你与共和国同龄”两句。我跟他说,您这两句词我看中了,以此为基础我们合作一首新词好不好?他回答说,我们俩的歌词都有“抗大”校歌的影子,我的词儿您随便用。刘健老师说到的“抗大”校歌,就是延安时代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歌》(凯丰词,吕骥曲):“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这首诞生于1937年的校歌,充满朝气,充满激情,铿锵有力,气势豪迈,成为校歌的经典和样板。在潜意识中,刘健和我撰写校歌歌词,都将“抗大”校歌当作参照系和模本。

我以“你在朝霞中诞生,你与共和国同龄”这两句作为构思的原点,进行推演引申,很快就写出一首新的歌词:“群山叠翠,黄海涛涌,凌水校园岁月峥嵘。大连理工大学,你在朝霞中诞生,你与共和国同龄。……”(前面两句后来修改为“你屹立在凌水河畔,你昂首在黄海之滨”。)我历来主张诗歌要押韵,歌词也要押韵。韵脚就像串珠子的一根线,强化了一首诗歌或一首歌词的整体性,能够产生回环的声律之美。放弃韵脚,实际上就是汉语声律资源的浪费。“生”和“龄”这两个字的韵母是-eng、-ing,属于中国传统韵典里的“中东辙”。有了“你在朝霞中诞生,你与共和国同龄”这两句,这首歌词就不由自主、顺理成章地选择了与“抗大”校歌相同的韵辙。

刘健老师原创的两句歌词构成了这首歌词的基础和骨架,所以我们这首二人合作版的歌词《与新时代同行》在署名时,我把刘健老师放在第一作者的位置上。我们两个人的合作其实并没有在一起讨论、切磋的环节,不属于同时性合作,而是一种心意相通的继时性合作。1998年6月18日《大连理工大学》报(总第976期)第四版,刊载了从当时应征歌词中遴选出来的6首歌词,其中既有刘健的《阔步迈向锦绣前程》,又有他与我合作的《与新时代同行》。这期校报,还以“大连理工大学校庆50周年筹备组”的名义刊载了《大连理工大学校歌歌词再征稿启事》,第二次启动校歌歌词的征集活动。至此,校歌创作被正式列入5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计划。

又经过几个月的征集,学校党委宣传部等部门总共收到教师、学生、校友创作的歌词近百首。1998年10月前后,歌词征集活动主办者从中选出8首歌词分别请作曲者谱曲,随后由校团委负责,编印成一本备选校歌歌曲集。校团委在发出一二九全校合唱比赛通知的同时,要求各院系参赛的两首歌曲必须有一首选自备选校歌歌曲集。合唱比赛结束后,学校广播台多次播出备选校歌的录音。新年前后,校团委组织部分师生对备选校歌进行投票评选。全校共收回有效选票1237张,排名第一位的是《大工,与新时代同行》(刘健、王续琨词,郑述诚曲),得票1015张。

学校领导班子参照师生投票评选结果,经过认真讨论,将《大工,与新时代同行》确定为《大连理工大学校歌》。1999年3月8日《大连理工大学报》(总第988期)第四版刊载了简谱版《大连理工大学校歌》和有关校歌征集、遴选过程的简要介绍。2000年,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校歌大系(第一集)》收录了《大连理工大学校歌》。2017年1月,问世18年的《大连理工大学校歌》,荣获中国教育电视台首届最美校歌音乐电视奖“最佳贡献奖”。

刘健老师和我创作的《与新时代同行》最终能够被选定为校歌的歌词,我想,可能主要是因为这首歌词时空定位清晰、明确。校歌有特定的歌咏对象,大连理工大学校歌的歌词必须要陈述大连理工大学的历史、言说大连理工大学的事儿。一所大学,最基础的属性是时空属性。“你在朝霞中诞生,你与共和国同龄”,这两句是时间定位。大连理工大学的前身大连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诞生前夕为迎接人民共和国的建设高潮、培养高级技术人才而建立的高等学府。“你屹立在凌水河畔,你昂首在黄海之滨”,这两句是空间定位。时间定位加上空间定位,大连理工大学就是歌词的唯一特指对象。有了时空定位,就相当于为大连理工大学画像,首先画出了基本轮廓。现在回过头来看,校歌歌词有很多不足,没有将有着厚重红色基因的大连理工大学的“精气神”充分地呈现出来。我们寄希望于有才华的后来者,在合宜的时机对校歌歌词进行再创作。

回忆校歌的诞生历程,我很自然地想起50多年来同刘健老师相识、相交的许多场景。刘健生于1936年,1952年考入大连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56年毕业。留校后,他长期从事机械制造、齿轮啮合、机械传动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在学术上多有建树。60年代初,他就成为当时学校最年轻的讲师。那个时候的讲师,还属于比较稀缺的人力资源,被人们尊称为“大讲师”。全校几百位教师,只有二三十位讲师,十几位教授、副教授。那个时候主楼还没有启用,学校图书馆书库设在一馆一楼西侧。讲师以上的教师借阅图书,允许进入书库,自己挑选,可以一次性借阅10本书。助教、学生和职工借阅图书,需要在一张单子上写上索书号、书名,然后排着队,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书库一本一本地查找,最多只能借阅5本书。我于1961年考入大连工学院造船工程系,刘健比我年长7岁、入学比我早9年,他是我名副其实的“大学长”。入学后不久,我和我周围的一些同学就知道,机械工程系有一位叫刘健的年轻讲师,做学问很厉害。

1964年夏秋之际,大连工学院教师文工团排演风靡全国的话剧《年轻的一代》,刘健老师扮演剧中的林育生。当时,我刚上本科四年级,在东山礼堂观看了这部活剧,一方面感到激情澎湃、热血奔涌,另一方面又为老师们会演戏而感到惊奇。我从印有演员、职员姓名的节目单上看到林育生扮演者“刘健”这个名字,进一步加深了对刘健老师的印象,欣赏到他作为业余演员的不俗演技。最近,一位当年与他一起演过话剧的熟人跟我说,刘健当时就有夜盲症。晚上拍戏或演出后,需要别人挎着胳膊给他送回家。

60年代后期,我毕业留校,在学校机关的多个部门工作过。后来我与刘健老师都住在东山-北山家属区,两家离得很近,我们不仅有了直接接触,而且我经常到他家里坐坐,聊诗歌、小说、音乐等等,不沏茶不喝水依然相谈甚欢,这种交往状态一直维持到70年代后期。在此期间,我们一起参加了几个校内展览会的筹办、全校文艺演出和演唱会的策划。1977年至1978年,学校宣传部门先后组织排演话剧《枫叶红了的时候》和《于无声处》,刘健老师依然积极参与其中,协助导演对演员进行个别指导。

刘健老师勤勉好学、知识面开阔,思维敏捷、多才多艺,待人热情、温良谦和,做事低调、生活简朴,是一位“模板型”知识分子。他专业学问做得好、做得精,80年代成为机械工程学院的第一批博士生指导教师。他爱岗敬业,在繁忙的教学、科学研究、研究生指导工作之余,他以文学艺术爱好作为生活和工作的调适手段,两者渗透交融、相得益彰。刘健的妻子长期患病,家庭负担很重。他一般不会因为家庭原因而影响业务工作,影响参与文艺活动。进入新世纪,他罹患严重的眼疾,看不清脚下的道路。我经常在南山家属区看到研究生搀扶他去机械馆上班、参加学术活动,或者搀扶他从机械馆出来往南山文轩街家属区走去。他通过研究生的朗读了解专业领域的新事物,凭借扎实基本功和悟性理解力指导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最近,我在“中国知网”数据库里检索刘健老师的期刊论文,直到他去世的2017年,他还有与研究生、青年教师合写的论文在《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他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学术思考不止。我将永远缅怀这位儒雅、友善、高智能、多才情的老学长。

我这篇回忆文稿还有一个必须说到的“关系人”,就是《大连理工大学校歌》的曲作者郑述诚先生。20世纪70年代,我有一段时间经常参加大连市群众艺术馆组织的由业余作者参加的诗歌、歌词创作交流活动,认识了当时在大连歌舞团工作的作曲家郑述诚先生。我在70年代末回归教师队伍后,难得再有机会与文艺界人士打交道,我和郑述诚先生没有直接的接触。80年代以后,他先后担任大连歌舞团副团长、团长,大连市文化局副局长,大连市作曲家协会副主席、主席,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大连市文联副主席。

1998年秋季,学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的同志聘请郑述诚先生等几位作曲者为备选校歌歌词谱曲,考虑到最大限度减少可能出现的干扰,没有告知歌词作者。所以,我当时并不知道郑述诚先生为刘健和我合写的备选校歌歌词谱曲这件事。1999年3月,校报上发表已经被确定下来的《大连理工大学校歌》词曲,我第一次看到我们三个人的姓名排在一起(作词:刘健、王续琨,作曲:郑述诚),此时才知道刘健和我与郑述诚先生因《大连理工大学校歌》而组成了一个事实上的创作“团队”。感谢郑述诚先生为我们撰写的歌词插上了乐谱的羽翼,将平面上书写的歌词变成可以立体欣赏的歌曲。

王续琨,1943年生,1961年就读于大连工学院造船工程系,毕业后留校,1979年回归教师队伍,先后从事自然辩证法、科学学、思维科学、创造学、城市科学、领导科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03年起担任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已发表学术论文、译文300余篇,出版教材、工具书、专著10余部。